· 7 min read

AMD 深度揭秘:3 大逆襲策略!AMD 如何撼動英偉達 AI 霸權?-- AI 戰略與產品線解析

video
play

AMD的崛起:從被忽視到行業巨頭

在過去的十年裡,AMD這個名字在科技圈的存在感可謂是苦盡甘來。曾幾何時,在英特爾一家獨大的年代,AMD幾乎是那個被忽略不計的競爭者。然而,誰能想到,AMD憑藉一系列逆天的產品和出色的戰略佈局,硬是殺出一條血路,成長為今天數據中心和AI芯片戰場上的重量級選手。

核心產品線的進展

首先,我們來聊聊AMD的傳統強項——CPU。AMD的Ryzen系列和EPYC系列近年來給老對手英特爾添了不少堵。幾年前,AMD在服務器CPU市場的份額還不到10%。而到了2024年,EPYC處理器不僅性能爆炸,還拉高了整個數據中心的性價比,出貨份額蹭蹭上漲,收入份額更是衝上了接近34%的歷史新高。這意味著,AMD不僅賣得多,賣得貴也有人買,尤其是在高性能和高能效的需求背景下,AMD的產品定位非常靈活,深受雲廠商的青睞。

在桌面和筆記本領域,Ryzen系列也繼續發力。2024年,AMD在桌面CPU市場的出貨份額接近27%,而筆電端也衝上了24%。這些數字不是喊口號,而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成果。

顯卡市場的挑戰

然而,談到玩家,AMD的顯卡表現如何呢?老實說,AMD在GPU領域還需加把勁。儘管Radeon系列在中端市場有一批忠實粉絲,但在高端顯卡市場,NVIDIA依然是無可撼動的王者。2025年一季度的數據表明,NVIDIA在桌面獨顯市場的份額高達92%,而AMD僅有8%。不過,AMD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在2024年推出了新一代RDNA4架構的RX 9000系列,目標直指高端性能市場。

人工智能的未來

不過,AMD的真正爆點其實在於人工智能。這個領域是AMD接下來最想要也最有機會突圍的戰場。尤其是在AI芯片這場萬億級市場的戰爭中,AMD和NVIDIA的戰略分野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推理優先”這個方向上。

AMD為AI推出的秘密武器——Instinct MI300系列,CEO Lisa Su表示這是有史以來AMD出貨增長最快的產品線。MI300系列分為兩個版本,一個是CPU和GPU融合封裝的MI300A,另一個是專門做AI加速的MI300X。MI300X擁有192GB超大顯存和5.3TB/s的帶寬,專為大模型喂數據而生。

端到端AI平臺的構建

AMD的目標是構建“端到端AI平臺”,不僅僅是賣芯片那麼簡單。他們一方面進行硬件迭代,宣佈Instinct系列每年升級一次;另一方面,努力追趕CUDA生態,優化ROCm平臺,適配各種推理框架。AMD的推理效率在某些特定模型上已經超過了NVIDIA。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AMD進行了瘋狂的收購,從FPGA巨頭Xilinx到網絡加速器Pensando,再到歐洲最大AI研究機構Silo AI,甚至連服務器廠商ZT Systems都沒放過。這些佈局背後,是AMD希望從“賣芯片”升級為“賣解決方案”的更大圖景。

投資前景與市場競爭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AMD的市盈率雖然比NVIDIA便宜,但估值水平並不算低。如果你相信AMD能在AI領域拿下越來越多的訂單,打破壟斷,甚至靠數據中心實現業績倍增,那麼現在的估值就不算貴。

然而,AMD必須贏得這場仗。英偉達不會坐以待斃,英特爾也在加快反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AMD需要在產能、軟件、生態和定價上都拿出真功夫。

結語:充滿希望的故事

總結一句話,AMD現在處在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位置。它不是行業第一,但它是最有潛力攪局的那個。對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完美但充滿希望的故事。如果你願意為它的執行力下注,為它的技術路徑加分,AMD或許是你通往AI時代紅利的一個入口。

彩蛋:家族的淵源

最後,聊一個關於AMD和NVIDIA的八卦。AMD的CEO Lisa Su與NVIDIA的黃仁勳同為在亞洲出生、美國成長的華人科技精英,實際上他們是遠方親戚,家族裡還有不少交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小時候從未見過面,直到後來在半導體圈混得風生水起,才在一次行業發佈會上正式碰頭。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如果覺得有用,別忘了點贊訂閱加轉發。我是小梗,咱們下期不見不散!

    Share:
    返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