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min read

165 億天價芯片訂單!特斯拉要徹底甩開英偉達?

video
play

特斯拉與三星的鉅額合作:165億美元的戰略意義

特斯拉與三星簽署了一份高達165億美元的合同,合作期限將近九年。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究竟這筆交易意味著什麼?是半導體行業的地震,還是一場華麗卻平常的交易?更重要的是,這是否標誌著特斯拉在AI領域獨立走向巔峰的關鍵一步?

合同細節與戰略選擇

根據合同,特斯拉將在2025年7月至2033年12月期間,向三星採購一批高階芯片。這些芯片極有可能用於特斯拉的FSD自動駕駛系統、Dojo超級計算機以及更廣泛的AI任務。雖然165億美元的數字聽起來很大,但如果分攤到每年,約為20億美元,這與特斯拉的年營收相比並不算誇張。然而,真正重要的並不是數字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戰略選擇。

從芯片荒到安全護城河

回顧過去幾年的芯片荒,全球供應鏈幾乎崩潰,車企面臨巨大的壓力。特斯拉雖然憑藉自家設計的芯片和靈活的代碼調整度過了難關,但也意識到不能依賴單一供應商。過去,特斯拉曾使用臺積電的芯片,而現在將訂單轉向三星,實際上是在為自己構建安全護城河。

特斯拉的野心不僅限於賣車,更是一個AI公司。自動駕駛、機器人、Dojo超級計算機等都需要強大的算力,而算力的來源就是芯片。因此,特斯拉不僅需要設計出頂尖的芯片,還需要有能力穩定、大規模地生產這些芯片。與三星的合作,正是特斯拉為未來鋪路,確保其AI戰略不會因芯片短缺而受阻。

三星的機遇與挑戰

對於三星而言,這筆訂單也是一根救命稻草。三星的代工業務在臺積電面前一直處於劣勢,市場佔有率不到20%,而臺積電則高達60%。近年來,三星芯片部門虧損嚴重,而獲得特斯拉這一重量級客戶,不僅是金錢上的支持,更是口碑的背書。如果三星能夠穩定生產這些高難度芯片,將吸引更多AI公司將訂單交給它。因此,消息一出,三星股價立刻上漲3.5%。

地緣政治與行業格局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這筆交易還涉及到更大的行業趨勢。近年來,美國、日本、韓國都在積極推動芯片製造的本土化,試圖將高端芯片產業鏈從中國周邊遷出。這一趨勢背後是地緣政治的推動,而特斯拉的長期合作正是對此趨勢的響應:你有美國工廠?那麼我們可以長期合作。特斯拉不僅是在購買芯片,更是在購買確定性、地緣安全和戰略緩衝。

合作的邊界與風險

儘管這筆交易引人注目,但我們也需要冷靜看待其邊界。首先,這並不是革命性的突破。特斯拉與三星之前就有合作,例如FSD的HW4芯片就是由三星代工的。這次合作只是擴大了範圍和延長了時間。其次,年均20億美元的規模在特斯拉和三星這樣的大公司中並不會直接影響股價基本面。

此外,執行風險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先進工藝的芯片生產並非易事,良率、穩定性和功耗控制都需要時間和經驗。如果三星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特斯拉也將受到影響。而且,馬斯克一向喜歡控制一切,誰能保證他未來不會突然決定自己開設芯片廠?

特斯拉與英偉達的關係

在AI領域,幾乎所有公司都依賴英偉達的GPU進行模型訓練和推理部署,但特斯拉希望走出這條路。Dojo是特斯拉為自己打造的超級計算平臺,旨在替代英偉達的訓練系統。通過與三星的合作,特斯拉能夠實現從芯片設計到量產的全鏈條掌控,逐步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

臺積電的角色與地緣風險

目前,絕大多數高端芯片仍需依賴臺積電,尤其是2nm、3nm等前沿製程。特斯拉之前的HW3芯片也是由臺積電生產。然而,臺積電位於臺灣,地緣風險讓科技公司感到頭疼。特斯拉逐漸減少對臺積電的依賴,將訂單轉向三星,實際上是在進行地緣風險對沖。

為什麼特斯拉不自己造芯片?

既然芯片如此重要,特斯拉為何不自己建廠?答案很現實:造芯片的複雜性遠超造車。建立一家芯片廠需要鉅額投資、時間和技術積累。即使建成,能否達到先進工藝標準也是一大挑戰。全球能生產2nm以下芯片的公司屈指可數,特斯拉需要考慮性價比。因此,馬斯克選擇主導設計,將生產外包給成熟的代工廠,以最大化效率並降低風險。

結語

綜上所述,特斯拉與三星的合作不僅是一次商業交易,更是雙方在AI和半導體領域戰略佈局的重要一步。特斯拉希望在AI領域崛起,而三星則藉此機會翻身。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誰能在這一波AI浪潮中佔得先機,誰就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別忘了點贊、訂閱和轉發!我們下期再見!

    Share:
    返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