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min read

特斯拉 2035 年市值破 100 萬億?Cern Basher「資本化」估值框架顛覆認知 [SUPERCUT]

video
play

特斯拉的未來估值:從萬億到十萬億的潛力

關於特斯拉的估值,木頭姐旗下的 ARK 曾預測到 2029 年每股可達 3100 美元,對應約 10 萬億美元的市值。這已經是很令人憧憬了,而 Cern Basher 給出的估值更為驚人——他認為到 2035 年,特斯拉的市值可能達到 100 萬億到 150 萬億美元。考慮到當前市值僅為 1 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特斯拉的股票在未來十年,理論上仍有 100 倍的增長潛力。

資本化的核心概念

大家好,我是小梗。100 萬億美元的市值,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這個數字你可以懷疑,但背後的邏輯,卻值得我們認真對待。Cern 用一個簡單卻極具穿透力的核心概念,將特斯拉從傳統業務到 Robotaxi、Robo Trucking,再到 Optimus 的估值邏輯完整地串聯了起來——那就是:資本化。他再借助分部估值模型(SOTP),不僅系統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看似瘋狂的數字可能站得住腳”,更搭建了一套投資者可以實際操作的估值框架,幫助我們用更清晰、更前瞻的視角,看懂科技顛覆下的新一輪財富創造。

資本化的視角與實例

Cern Basher 強調,投資者誤解特斯拉的根源,是沒有用“資本化”的視角看待一種從未被資本市場完整定價的巨大資產:人類勞動。一旦勞動被“打包”為可交易、可預測現金流的產品或服務,並在資本市場上以預期盈利折現定價,市值就會“憑空出現”。他用最樸素的檸檬水攤舉例,說明了資本化的基本原理。

在現實世界中,許多行業通過資本化實現了巨大的市值增長。例如,星巴克將家煮咖啡的消費資本化,百事和可口可樂將飲料市場資本化,Netflix 則通過全球可擴展的訂閱模式資本化娛樂。Cern 指出,家煮咖啡是“未資本化”的消費,而星巴克則將其轉變為一家市值千億美元的公司。

勞動的資本化與市場潛力

Cern 進一步分析,全球油氣行業當前總市值約 7 萬億美元,而“人類勞動”的經濟量級,按全球口徑約為油氣的 5 倍,按西方經濟體口徑甚至可達 10 倍。即便按油氣這種低毛利生意的估值來粗糙對標,勞動被資本化的“市值空間”也可落在 35 至 70 萬億美元區間。

他用“把人換成機器人”的賬來直觀展示資本化的魔力,指出機器人可以顯著降低企業成本並提升利潤率,從而推動市值的增長。

特斯拉的未來:Optimus與Robotaxi的潛力

Cern 的分部模型顯示,在他設定的 2035 年前後,Optimus 將貢獻特斯拉 75%到 80%的利潤。Optimus 不是“一個新硬件品類”,而是“人類勞動的資本化機器”,它將佔據 GDP 中最大的一塊。

交通領域首先被 Robotaxi 資本化。Robotaxi 將“駕駛勞動”連同車輛資產、算法系統打包為“可折現的現金流”,並在長週期裡吞噬網約車、私家車、部分公共交通。Cern 的基線模型是:2030 年前後,特斯拉自營 Robotaxi 車隊約 1000 萬臺,若按每車每天淨利潤約 90 美元,Robotaxi 一項的公司價值可達二十多萬億美元。

估值模型與市場反應

如果僅把特斯拉看作“汽車加能源加服務”的傳統三駕馬車,Cern 的模型給出:2030 年前後約 2.7 萬億美元,2035 年回落至約 2.4 萬億。將 Robotaxi 加回模型後,Cern 得出的“今天的合理現值”大約在 686 美元附近。若保守處理,只認可 Robotaxi 模型的三分之一規模或概率,這個現值接近當下股價。

未來的觀察指標與投資策略

Cern 強調,未來最關鍵的觀察指標包括 FSD 去安全員的監管里程碑、Robotaxi 與 Robo Trucking 的單車與單趟經濟性、Optimus 在真實工況下的“任務譜系”擴展速度與留存率曲線。對於“PE 太高不敢買”的顧慮,Cern 認為高成長賽道在前幾年 PE 會顯得刺眼,但隨著新業務逐步兌現,遠期 PE 會急速下探。

結論:資本化的未來

總結一下,本片用一個簡單的詞“資本化”,把特斯拉的估值敘事重新對焦:Robotaxi 資本化“駕駛時間”,Robo Trucking 資本化“貨運勞動”,Optimus 資本化“人類勞動”,Autobidder 資本化“能源低效”。按 Cern 的分部與 DCF 框架,傳統三板斧在萬億級,Robotaxi 與 Robo Trucking 把估值拉到十多到二十多萬億,而 Optimus 是決定性引擎。

我個人覺得有幾點特別有價值:第一,先判斷“是否必然”,再談“何時兌現”。如果你相信無人駕駛與人形機器人是“終局必然”,那麼當下的核心任務是盯解鎖節奏與份額證據,而非被短期營收與 PE 牽著走。其二:把“勞動”“駕駛時間”“能源低效”這些無形資產,當成可以被資本化的池子,估的是“可折現的利潤流”,不是“今天的營收倍數”。其三:把自己放到合適的風險收益曲線位置,是先上車還是等確認,沒有標準答案,但要清楚自己在用哪套鏡頭定價。

視頻就到這裡了,您有什麼看法呢?請評論區留言。如果覺得有用,別忘了點贊訂閱加轉發。我是小梗,咱們下期不見不散!

    Share:
    返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