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min read
特斯拉 Robotaxi 擴張策略全解析:安全、數據與商業模式拆解
特斯拉Robotaxi的現狀與挑戰
特斯拉的Robotaxi自上線以來已近三個月,儘管在技術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然面臨著許多質疑。許多人指出,車內仍有安全員或駕駛員,這使得Robotaxi並不是真正的無人駕駛。這引發了一個重要問題:特斯拉的技術是否仍然不成熟?安全員是否只是一個遮羞布?與此同時,在右舵駕駛的澳大利亞,FSD(全自動駕駛)一經推出便能穩定運行,這背後又透露出哪些技術或策略層面的信號?
Robotaxi的推進策略
在討論Robotaxi的擴張時,Jeff Lutz和James Douma兩位專家提供了深刻的見解。Jeff Lutz指出,特斯拉的真正戰略是擴大服務區域、城市數量和車輛規模,同時將“安全關鍵事件”控制為零。他強調,是否有安全員並不是當前的核心指標,關鍵在於降低風險,讓公眾和監管機構逐步建立信任。
他提到,特斯拉不會因為上線頭兩個月的表現而投入鉅額研發資金,而是希望長期改變交通方式。因此,特斯拉採取了逐步放量的策略,以確保代碼、服務和口碑的穩定。通過邀請制和小規模裝機,特斯拉不僅滿足了合規要求,還通過“有人盯著”的感知來建立用戶信任。
FSD在澳大利亞的成功上線
FSD Supervised在澳大利亞的成功上線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與其他小城試點不同,這次是全國範圍的推廣,車輛能夠在當地自主駕駛,監督者則負責隨時接管。澳大利亞的媒體和用戶對這一系統的反饋非常積極,顯示出其適應性和可靠性。
Jeff對FSD在不同國家的適配速度表示驚訝,認為這體現了端到端視覺路線的泛化能力。他指出,儘管存在不同的國家和規則,特斯拉的系統幾乎可以“空投”使用,這在安全層面上也具有優勢。
視覺與雷達的安全性爭論
在關於“加更多傳感器是否更安全”的討論中,Jeff強調了數據的重要性。他認為,短期內“零事故”是不現實的,但從趨勢來看,車輛之間的碰撞會越來越少。他指出,計算機駕駛相較於人類駕駛具有結構性優勢,能夠更好地處理風險。
主持人也提到,媒體在報道時應關注整體安全性,而不是單個事件。Jeff通過親身體驗總結道,車輛越來越多次“先一步”發現風險並處理,這種“新安全範式”的感覺在增強。
奧斯汀的實際表現與未來展望
James Douma將奧斯汀視為Robotaxi的“曲線起點”,認為當前的車輛數量和服務區域尚不足以得出明確結論。他的多次試乘體驗表明,Robotaxi的表現與V13版本幾乎一致,整體體驗更加成熟。
他指出,真正的挑戰在於運營與規模化,包括調度算法、車輛分佈和訂單響應等方面。關於無監督駕駛的時間表,James認為,特斯拉可能會在高數據密度的區域進行適度的地理圍欄,以降低事故成本。
商業競爭與未來的挑戰
在城市競爭中,Waymo面臨的限制是車輛數量不足,而特斯拉則需要搭建完整的運營後臺,包括監控、調度和遠程支持等系統。James通過數據建模指出,滿足峰值需求大約需要10,000臺車,而在全美範圍內,約100萬臺車就能覆蓋現有的網約車需求。
他認為,特斯拉在未來五年內有潛力在市場上推出300萬臺能夠自主運行的軟件車輛,而這將是商業競爭的關鍵。
總結與展望
總的來說,特斯拉的安全員並不是遮羞布,而是用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時間與信任。FSD在澳大利亞的順暢上線展示了端到端視覺的泛化能力,而與其爭論“有沒有激光雷達”,不如關注整體安全性。無監督駕駛可能會先在大都會區逐步推廣,數據到位後將會逐步開放。
未來,特斯拉需要關注擴區節奏、車隊規模與後臺運營效率,同時在入門價之外提供“按次/按日”的嚐鮮方案,以吸引更多用戶體驗。每次擴區都應把“零安全關鍵事故”作為考核標準,以確保安全與信任的持續建立。
最後,關於在澳洲路邊遇到袋鼠和鴨子的彩蛋,系統優先對小體型、易受驚的鴨子減速禮讓,隨後以更低速度穿過袋鼠活動區。這一表現不僅展示了特斯拉在動態風險評估上的能力,也與Robotaxi的整體發展節奏相一致:先壓低風險,再追求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