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min read

特斯拉 Robotaxi「超指數」暴漲?馬斯克今年底能否覆蓋美國一半人口?

video
play

馬斯克的“超指數”增長:Robotaxi的未來

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提到“超指數”增長(hyper exponential),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個概念究竟意味著什麼?它將如何影響Robotaxi的擴張速度?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一話題,分析馬斯克的目標是否現實,以及如何實現這一增長。

理解指數增長

首先,我們需要回顧一下什麼是指數增長。假設從一個小的起點開始,比如20輛車,按季度翻倍,序列將是20、40、80、160、320。起初,這樣的增長看似微不足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增量會在最後一年集中爆發,形成驚人的增長曲線。這種現象正是指數增長的“後勁”。

例如,經過20個季度的翻倍,理論上可以達到約2100萬輛的運營車輛。關鍵在於,雖然對數座標上看似線性,但實際增長的比例感並不簡單。理解這一點為後續討論“超指數”增長奠定了基礎。

超指數增長的特徵

與普通的指數增長不同,超指數增長在對數座標上呈現出向上彎曲的曲線,意味著增速本身也在加速。早期可能增長緩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增速會顯著提升,最終的結果遠高於普通的指數增長。

在相同的時間窗口內,超指數增長的終點可能達到5000萬輛,而普通指數增長則僅為2200萬輛。這並不是對未來的預言,而是展示兩者之間的形態差異,提醒大家不要將超指數誤解為“更陡的直線”。

觸發超指數增長的關鍵因素

馬斯克並沒有明確超指數增長曲線的具體形狀,但他心中一定有“觸發時點”和“持續時間”的判斷。理論上,如果短暫的超指數窗口被激活,12到14個季度內將運營車隊推到5000萬輛是可能的。然而,最終結果取決於設定的終點和窗口的長度。

一旦超指數增長被觸發,增速將呈現出幾乎垂直的上升趨勢,這種視覺衝擊提醒我們不要用線性直覺來衡量非線性擴張。

Robotaxi的擴張策略

在Robotaxi的擴張過程中,關鍵不僅在於工廠的產能,更在於“激活現有車主的車”加入車隊。馬斯克多次提到“激活車隊”,這將成為擴張曲線彎起來的現實支點。

Cern Basher提到,約一年半後,可能進入更高階的階段,這與馬斯克提到的時間點相呼應。特斯拉的策略是先在多個城市進行準備與運營演練,一旦就緒,便迅速增加車輛。

需求側的市場潛力

面對“會不會供過於求”的質疑,Cern將問題簡化為價格與現有市場的需求曲線。如今的出行市場已經證明了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區間。特斯拉若能將出行成本壓至1.45美元/英里,將迅速蠶食市場。

一旦特斯拉的網絡規模擴大,用戶的選擇將更加理性,許多家庭可能會選擇放棄第二輛或第三輛車。現實中,多車家庭的閒置車輛將成為被替代的早期對象。

版圖佈局與競爭對手的差異

在版圖佈局方面,特斯拉與Waymo的差異顯著。特斯拉已在約30%的人口覆蓋區域進行部署,而Waymo的覆蓋率約為26%。儘管兩者在準備態勢上接近,但擴張速度、成本結構與監管能力將決定最終的勝負。

特斯拉採用“感知學習+現場驗證”的輕量路徑,驗證到上線的週期更短,鋪開的速度更快。而Waymo則受制於高精地圖的詳盡要求,擴張速度較慢。

馬斯克的時間表與未來展望

馬斯克提到,到今年底,Robotaxi將覆蓋美國約50%的人口。要實現這一目標,特斯拉需要在法規友好的州和大城市中迅速鋪開。儘管在短時間內完全覆蓋半數人口很難,但隨著進展的加快,六個月或更長的時間足以成為里程碑。

結論

馬斯克提出的“超指數”增長並非空口無憑,而是一個短促的加速窗口。通過有人看護的ridehail建立存在與運營能力,再通過“激活車隊”的開關實現增速的加速,特斯拉的Robotaxi有望在未來實現快速擴張。儘管存在不確定性,但通過合理的策略與市場需求,特斯拉的目標並非遙不可及。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請點贊並訂閱我的頻道,我們下期再見!

    Share:
    返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