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min read
11 元淘到畢加索?IREN:AI 時代最被低估的瘋狂股票!
IREN:AI時代的“畢加索”投資機會
想象一下——你在舊貨市場淘到一幅畫,花了11塊錢買下來,拿回家才發現那是如假包換的畢加索真跡!IREN這家公司,正如天使投資人Andrew Wilkinson所說,就像那幅畫。IREN是一家AI數據中心公司——也是他心中“AI時代最被低估、最瘋狂”的一隻股票。問題是,它真的值Andrew口中的300美元嗎?
IREN的崛起
大家好,我是小梗。這其實是我做的第三期關於IREN的視頻了,股價從今年一月的11塊一路漲到了今天的61塊,是不是已經太晚、來不及上車了呢?不用擔心,也許正如Andrew Wilkinson所說:“真正的行情,還沒開始。”
今天節目的內容主要來自於Andrew Wilkinson的一篇帖文,雖然是兩個星期以前的文章,當時股價才48美元,但我覺得邏輯很清晰,也很客觀,放到現在仍然很有借鑑價值,所以做成視頻分享給大家。
Andrew Wilkinson的分析
Andrew Wilkinson是加拿大企業家、Tiny集團創始人和著名天使投資人,早年靠設計代理公司MetaLab起家,如今投資並管理了數十家科技與媒體公司,是硅谷圈中以理性分析著稱的投資者。
那麼,為什麼一個冷靜的企業家會把一個比特幣礦工出身的公司喊到七倍空間?IREN到底是怎麼從礦工變成AI能源巨頭?為什麼它有機會拿下比胡佛水壩還多的電力?它真的值八百多億美金嗎?
IREN的核心資產
Wilkinson在一月的時候第一次在X上提到IREN,我也是從這篇帖文才開始關注IREN。他當時說,這是一個“AI時代最被低估的公司”。理由非常簡單——它擁有三個最值錢的東西:電力、許可、算力。
這三樣東西,在AI時代,就像三張通往未來的門票。誰有電,誰就能跑模型;誰有許可,誰能建數據中心;誰有算力,誰就能訓練AI。IREN,全都有。
從礦工到數據中心
問題是,大多數人還把它當“礦工”。是的,IREN最早確實是比特幣挖礦公司。它賺了很多錢,但在別人還在算“每T算力能挖幾個幣”的時候,他們幹了一件“改命”的事——開始拿那些挖礦賺來的錢,去買地、拉電、建廠。
別人建礦場,他們建的是數據中心骨架。別人關心算力,他們盯著電力供應鏈。當AI浪潮一來,全世界的科技巨頭都在搶電——Meta、Google、Microsoft、OpenAI,甚至馬斯克的xAI。結果發現,IREN已經在澳洲、新西蘭、得克薩斯州,悄悄攢下了近三千兆瓦的電力。
電力的價值
三千兆瓦是什麼概念?Wilkinson舉了個驚人的例子:那比胡佛水壩還多,足夠給舊金山供電三次。而他們準備把這些電,賣給地球上最著急、最有錢的買家——AI公司。
Wilkinson算了一筆賬。他說:每一兆瓦的電力,IREN都能賺大約一百五十萬美元的年利潤。三千兆瓦,就是44億美元的年利潤。再按數據中心行業平均二十五倍的估值倍數——等於1100億美元的企業價值。去掉大約25%的債務,淨資產價值83億美元。問題是,現在IREN的市值,才13億。換句話說,哪怕只是把這些電力租出去,不管AI能不能火,它也值現在的七倍。
轉型的野心
聽起來是不是像那種過於美好的故事?但Wilkinson還沒講完。他說,這只是“底層估值”。真正的想象空間,是接下來的一步。
IREN不想再只做“租電”的生意。他們想做的,是變成自己的雲服務提供商。這就相當於一個挖礦公司,突然說:我不賣鐵礦石了,我要造火車。聽上去瘋狂,但Wilkinson說,他們已經開始行動。
在最新財報中,IREN宣佈要成為自己的Cloud Service Provider(CSP)。很多人覺得這只是口號。但其實,這背後暗示的是一個可能重塑整個行業的野心:他們不想再給別人供血,他們要變成AI世界的新心臟。
風險與挑戰
那麼,Wilkinson是不是太樂觀了?AI真能支撐起這麼誇張的估值嗎?Wilkinson自己也給了三種可能出錯的情況。
第一種:AI需求根本沒想象中那麼大。如果哪天AI被證實“不過如此”,IREN再多電也沒人買。但他馬上用事實反駁了。英偉達CEO黃仁勳說了——需求幾乎無底洞。Meta、Oracle、Microsoft、Google、OpenAI、xAI全都說一樣的話。問題不是沒人要電,而是電根本不夠。
第二種:IREN轉型失敗。畢竟,從挖礦到AI基礎設施,這跨度不小。但Wilkinson提醒大家:這不是一群新手在摸索。IREN的創始人Dan和Will Roberts,是專業做大型基礎設施融資出身,曾在世界頂級的基礎設施銀行操盤。
第三種風險:競爭者搶先。像CoreScientific、TeraWulf這些同行,最近都跟大客戶簽了大單。但IREN有一點不一樣——他們保留了傳統託管的靈活性,同時又往更高利潤的CSP方向轉。
未來的展望
Wilkinson甚至連最悲觀的情況都算好了。假設他所有的樂觀估值都錯了——那IREN至少值多少?他說,市場建數據中心的成本大約是一兆瓦一千萬美元。IREN現在有2910兆瓦,那就值290億美元。這就意味著,即使全錯,它也該值106美元一股——是現在的兩倍多。
Wilkinson的結論很直接——“那幅畢加索畫,現在還在車庫拍賣。只是,標價從11塊變成了48塊,但它至少值106,甚至可能是300。”
結語
聽到這,你可能在想,這不就是個算賬遊戲嗎?可這背後,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核心矛盾——AI不再只是算力的戰爭,而是能源的戰爭。GPU再強,沒有電也白搭。IREN,正好手裡握著“電力+算力”的雙保險。
Wilkinson把它稱為“對沖AI風險的最佳方式”。無論如何,它都不是“零和”投資。
視頻就到這裡了,歡迎留言交流,記得點贊訂閱。我是小梗,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