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min read

馬斯克親自壓陣!特斯拉自駕、機器人、Cybercab 三線齊發,產業擴散加速中?

video
play

馬斯克與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

馬斯克最近表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可能是歷史上擴散最快的技術。然而,“做好”與“做到極好”之間究竟隔著什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馬斯克的最新動態及其對特斯拉未來的影響。

馬斯克的關鍵信號

在股東大會前夕,馬斯克發出了四個關鍵信號,顯示出他對特斯拉未來的關注和決心。首先,他進行了Optimus的工程與製造覆盤;其次,他提到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可能比任何技術擴散得都快;第三,他確認FSD將進入以色列市場;最後,他將社交媒體頭像更換為“cybercab”,並首次在公共道路上測試了cybercab。這些信號表明,馬斯克的焦點鎖定在機器人、自動駕駛和Robotaxi三條主線上。

Optimus與機器人技術的未來

圍繞Optimus,馬斯克不僅進行了工程與製造覆盤,還表示“想象你家裡有C3PO或R2D2,Optimus會更好”。Jeff Lutz補充道,內部節奏幾乎是全天候的覆盤,顯示出馬斯克的專注與決心。Optimus被視為一個平臺而非單一機型,這為後續的速度與擴展性奠定了基礎。

Herbert Ong甚至預測,特斯拉將更快展示多形態機器人,不僅限於人形機器人,還可能包括“輪式R2D2”等形態。這種平臺化的思路使得形態多樣、學習遷移與供應鏈統籌成為可能。

公眾接受度與隱私問題

在談到家用機器人時,Alexandra提到馬斯克頻繁提及R2D2和C3PO的用意,電影是公眾理解未來的橋樑。Jeff指出,家用機器人相比工業環境,必須有更強的隱私設計,以確保用戶的安全感。Xander認為,年輕人已習慣聯網生活,硬件開關將是家用機器人的關鍵。

自動駕駛技術的擴散

Herbert指出,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擴散得益於硬件早已鋪設到存量車上,只需軟件升級即可讓百萬級車輛具備自駕能力。Alexandra補充,馬斯克用電影角色做比喻,既是情緒錨點,也是“把複雜技術講人話”的方式,利於技術的擴散。

然而,從“好”到“極好”的門檻並不簡單,關鍵在於安全冗餘與真實世界數據的積累。Jeff強調,特斯拉從一開始就以可擴展、良好的成本結構來架構系統,這使得其在競爭中具備了不可阻擋的優勢。

Cybercab的進展與市場反應

馬斯克將“the future is autonomous”的海報設為頭像,並首次在公共道路上測試cybercab。Jeff分析,公開路測在量產前6個月是合適的時間窗口,特斯拉的招聘動態也印證了這一點。Herbert指出,招聘崗位往往比口號更誠實,招聘與資材訂購的動態可以更好地判斷時間線。

資本市場的風向也在變化,Morgan Stanley等機構開始用“autonomy is solved”的口徑描述特斯拉,並上調目標價。Alexandra用“羊群效應”形容華爾街的反應,強調散戶的優勢在於時間,可以更好地理解技術鏈、供應鏈與產品體驗。

未來的挑戰與展望

展望2026年,特斯拉麵臨的挑戰將來自多個方向。Alexandra提到,監管可能會限制Robotaxi的放量,而Jeff則認為2026年將是多個“第一”的疊加年,包括第一款量產無駕駛員的Cybercab。Xander總結“不確定風險”歸納為“黑天鵝”,但他認為順風更多,尤其是馬斯克明確表示“要上量”。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馬斯克最近的四個信號串成一條主線,顯示出他對Optimus與AI的重視,以及對自動駕駛技術擴散的信心。未來,特斯拉的成功將依賴於技術的成熟、市場的接受度以及監管的配合。接下來,我們需要持續關注地理圍欄的擴張、cybercab相關崗位的招聘動態,以及監管對Robotaxi生產上限的鬆動幅度。最終,特斯拉的擴張與成功將取決於其在技術、成本結構與用戶體驗上的持續提升。

    Share:
    返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