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min read

馬斯克為何突然「先登月再火星」?月球基地、太空 AI 與特斯拉新棋局全解析

video
play

馬斯克的戰略轉變:從火星到月球

馬斯克原本主張“直奔火星”,但最近卻明顯轉向“先登月,再前往火星”。這一轉變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改變了戰略方向?如果這是一盤更大的棋局,那麼真正的棋眼又在哪裡?

馬斯克與太空的未來

大家好,我是小梗。能與馬斯克同一個時代,真是一種幸運。每天都像在上演硬核科幻片:一會兒說登月,一會兒談火星,轉頭又開始構想太空數據中心。相比之下,自動駕駛和機器人反而顯得像日常業務了。最近幾天,馬斯克連續釋放關鍵信號,既關乎 SpaceX 的戰略走向,也會深刻影響特斯拉的長期佈局。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為你翻譯整理 Herbert Ong 與 Jo Bhakdi 的一場最新對談。他們聚焦於馬斯克近期對 SpaceX 與特斯拉的全新表態,尤其是月球優先和太空 AI 基礎設施,分析這些變化將如何反哺特斯拉業務。

月球優先的戰略意義

在對談中,Herbert Ong 指出,馬斯克最近的表態中,SpaceX 將大力推進月球方向,並圍繞太陽能驅動的 AI 衛星星座與太空數據中心展開宏圖。這些新動向被視為對特斯拉投資者的極大利好,因為機器人、車輛、能源與 AI 數據中心等業務線都可能因此被放大與加速。

Herbert 強調,馬斯克的“月球優先”並非之前所提及的“分心項”,而是將“月球基地”“AI 數據衛星”“軌道與月面數據中心”串聯到一起的路線圖開端。這一轉變意味著,馬斯克正在調整作戰方向,尋求更高效的路徑。

從火星到月球:更聰明的路徑選擇

Jo Bhakdi 提出了另一條邏輯鏈:在“AGI 時代”的工程範式中,迭代週期就是生命線。去火星一次來回需要兩年,而月球的快速迭代則能在兩週內完成,幾乎所有火星前期要練的基本功都能在月球上實現。這並不是放棄火星,而是更聰明的路徑選擇。

Herbert 認為,馬斯克的“月球優先”是基於經濟與技術的合流,月面與軌道 AI 數據中心、太陽能供給以及 Starlink 等現有資產的銜接,可能是他做出這一決策的主因。行星表面自給自足的基地相對軌道棲居有更高的可持續性,這與他一貫強調的“多行星生存”理念一致。

太空 AI 基礎設施的構想

圍繞太空的 AI 基礎設施,馬斯克提出了“大型太陽能驅動的 AI 衛星星座”設想,甚至設想到通過微調到達地球的太陽能量來應對全球變暖。這些設想背後有一條共同的主線:在太空獲取能源和計算,把數據處理能力從地球搬到軌道與月面,讓規模化 AI 的瓶頸被重構。

Herbert 梳理了這份“太空待辦清單”:海量 AI 數據與處理中心、太空太陽能發電衛星、成群的成像系統、深空與月球定居點。這些設施由可複用重型運載器高頻次送達,構成一個閉環的經濟體,既能輸出算力與數據服務,又能反哺飛行器發射頻次與成本下探。

特斯拉的業務矩陣與協同效應

隨著 SpaceX 的月球與衛星項目推進,特斯拉也能在機器人、車輛、能源與 AI 數據中心等領域找到切口。無論是供給側的能源與儲能,還是執行側的機器人與專用車輛,抑或軟件與 AI 訓練,彼此之間都有協同。

Jo 指出,只要馬斯克在太空取得成功,特斯拉的人才吸引與品牌勢能都會被同步放大。人形機器人在外太空與月面作業的需求巨大,能源系統與特種車輛也是剛需。人才與技術在馬斯克的公司矩陣中流動,將進一步壓縮研發與部署的邊際成本。

AI 與算力的未來:泡沫還是新機遇?

在對話的最後,市場上關於“AI 是否正處於泡沫階段”的爭論被提及。Jeff Bezos 提出,市場對 AI 的過度興奮使得好點子與壞點子都能獲得資金,但這並不意味著當下發生的一切不真實。AI 是一種真實的力量,會改造所有行業,成為企業的底層升級。

Jo 反駁了“泡沫論”,指出當前頭部公司的利潤增速與股價上行基本匹配,特斯拉作為高速成長的異類也在擴張現金與利潤池。馬斯克在地面上建設數據中心,同時探索軌道與月面算力,將技術與盈利路徑結合在一起。

結論:未來的可操作性與挑戰

綜合來看,馬斯克的“先月後火”是一次工程與商業的合拍。可複用重型運載打開了頻次與成本,月球提供更快的迭代與更強的自給,太空與月面的 AI 數據中心則將能源與算力解耦並跑通商業迴路。這些對特斯拉的影響,體現在機器人與能源的剛性需求、人才與技術的跨公司流動,以及用強大現金流餵養前沿研發的獨特能力。

儘管不確定性仍在,例如月面原位製造與長期維護的難點,但節奏和方向已經清晰。真正可操作的,是關注 SpaceX 月球任務的節奏與發射複用率,觀察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在外場的可靠性指標與能源系統的規模化交付。

彩蛋:Roadster的飛行能力

至於開頭埋下的彩蛋,Roadster 到底能不能飛?Jo 的答案很直接,這不是玩笑,而可能是飛行汽車產業的前奏與驗證平臺。馬斯克在 Joe Rogan 上的說法,Roadster 會飛,這意味著在更長時間尺度上,可能成為飛行汽車產業的戰略起點。

通過這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馬斯克的戰略轉變不僅是對太空探索的重新思考,更是對未來商業模式的深刻洞察。

    Share:
    返回文章列表